最新公告: 重庆北碚温泉寺定于2023年5月27日至6月2日(农历四月初九至四月十五)举行佛像开光暨温泉寺首届水陆普度大斋胜会

佛学园地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
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联系我们

地址: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缙云寺

电话:023-68867229

邮箱:shimh0316@163.com

佛学常识

首页 >> 佛学园地 >> 佛学常识

贤佳法师戒律知识答问二十八则

文章来源:缙云寺 更新时间:2023-05-13 08:43:35

1、在家学佛修行,只受三皈依,不受五戒,算不算是在家居士?

【答】算。如《杂阿含经》说:有释种名摩诃男,来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世尊!云何名为优婆塞?佛告摩诃男:在家清白修习净住,男相成就,作是说言:我今尽寿归佛、归法、归比丘僧,为优婆塞,证知我!是名优婆塞。摩诃男白佛言:世尊!云何名为优婆塞信具足?佛告摩诃男:优婆塞者,于如来所正信为本,坚固难动,诸沙门、婆罗门、诸天、魔、梵,及余世间所不能坏。摩诃男!是名优婆塞信具足。摩诃男白佛言:世尊!云何名优婆塞戒具足?佛告摩诃男:优婆塞离杀生、不与取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,不乐作。摩诃男!是名优婆塞戒具足。’”(卷第三十三)

 

2、在家居士受五戒,可不可以有选择的只受持一二条戒律,因为担心不能守戒。

【答】可以。如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·五戒》说:若受一戒,是名一分优婆塞。具持五戒,名为满分优婆塞。汝今欲受何分之戒,当随意受。尔时智者应随语为受。

 

3、在家修行逢年过节祭拜祖先,算违犯皈依戒吗?

  【答】不算。如《优婆塞戒经》说:若人为护舍宅、身命,祠祀诸神,是人不名失归依法。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,礼拜外道,

是人则失三归依法。若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己,礼拜供养,是人不失归依之法。或时礼拜自在天王,应如礼拜世间诸王、长者、贵人、耆旧有德,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。虽复礼拜,所说邪法慎无受之。供养天时,当起慈心,为护身命、财物、国土、人民恐怖。(卷第五)

受了五戒、菩萨戒的在家居士可以随俗礼仪祭拜亡亲,但不宜礼拜一般的鬼神以求福佑。如《菩萨戒本疏》(新罗义寂法师)说: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乃至鬼神不礼者,示彼道尊。言出家者,简彼在家。在家菩萨既随俗仪,虽礼所尊,亦无所犯。鬼神者,为求福故礼世间鬼,若受戒人,虽俗,不听。若审知彼权现鬼神,在俗菩萨礼亦无犯。(卷下)

 

4、有卖淫女想学佛,但只愿受五戒中的不饮酒戒和不偷盗戒,是否允许?

【答】可以。五戒可以只受部分戒条,持一条戒就有一条戒的功德。如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·复恒惭法师书二》说:佛种种方便引诱众生,种出世因,故于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。何以令不全受,以彼或有势不能守故。如屠户不能持杀戒,尚可持余四戒。娼女不能持邪淫戒,酒保不能持酒戒等。佛之深恩厚德,如天普覆,如地普载,不以一眚弃其本具之佛性。世之自高自大者,见人一短,即有千长亦不以为然,佛则不如是。


5、有贪官用贪污得来的钱供养三宝,有没有功德?

【答】有功有过,功不抵过。如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·五戒·戒德高胜》说:经云: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,尽于百年,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。以戒法类通情、非情境故也。……若不持戒得财施者,多贪不净,以利求利,恶求多求,故使来世受不净果,如牛羊猪狗,衣食粗恶。若持戒者,既绝恶求,清净行绝,乃至佛果。

 

6、有老板对员工很苛刻,但对三宝很大方供养,是在家菩萨道吗?

【答】有功有过,业不清净,不算菩萨道。如《优婆塞戒经》说:若恼眷属,得物以施,是人未来虽得大报,身常病苦。若先不能供养父母,恼其妻、子、奴、婢困苦而布施者,是名恶人,是假名施,不名义施。如是施者名无怜悯,不知恩报。是人未来虽得财宝,常失不集,不能出用,身多病苦。(卷第五)

 

7、有人说晚上念《地藏经》容易招鬼上身,这是真的吗

【答】滥说。如《地藏经》说: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:世尊!我等诸鬼王,其数无量,在阎浮提,或利益人,或损害人,各各不同。然是业报,使我眷属游行世界,多恶少善。过人家庭,或城邑聚落、庄园房舍,或有男子、女人修毛发善事,乃至悬一幡一盖、少香少花供养佛像及菩萨像,或转读尊经,烧香供养一句一偈,我等鬼王敬礼是人,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诸佛。敕诸小鬼,各有大力,及土地分,便令卫护,不令恶事横事、恶病横病,乃至不如意事,近于此舍等处,何况入门。’”

 

8、出家人如果犯了根本大戒,是必须还俗,还是可以住在僧团里面?

【答】应该还俗,不应住僧团中,除非有大惭愧心,恳切忏悔,不愿还俗,由僧团商议同意,允许做学悔沙弥,住僧团中,行三十五事折伏法,终身承事僧团以净罪。如《佛藏经》说:破戒比丘以他财物自养其身,我说此人为重担者。所以者何?行者、得者应受供养,破戒比丘非是行者,非是得者。是故,舍利弗,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亿万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,若生畜生,身常负重。所以者何?如析一发为千亿分,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,况能消他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医药?舍利弗!破戒比丘着圣法服,犹尚不应入寺一步,何况得受一饮之水乃至床榻?何以故?舍利弗!如是恶人于天人中是为大贼,一切世间皆应远离。(卷第一)

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(〔唐〕道宣律师)说:《僧祇》:若犯罪已啼哭,不欲离袈裟,深乐佛法者,令与学悔羯磨。’……《母论》云:与白四悔法已,名清净持戒,但此一身不得超生离死,然障不入地狱。《治禅病经》云:犯重忏者,脱僧伽梨,着安陀会,心生惭愧,供僧苦役,扫厕、担粪等。此行忏法,须者如彼。……佛言:与波罗夷戒已,当行随顺法。夺三十五事,略同僧纲法中,唯加不得众中诵律,无能诵者听。与波罗夷戒(编者注:即作学悔羯磨)已,僧说戒及羯磨时,来与不来随意。若重犯者,灭摈。(卷中)

 

9、出家人学习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医术,是犯戒吗?

【答】若出家前已擅长,出家后可随缘以此术弘法、利人,但非卖求利养,且书法、绘画只许三宝题材内容,音乐只许梵呗。如弘一大师。不应出家后特意学习。否则违戒。

如《五分律》说:时诸比丘学书,诸白衣讥呵言:沙门释子何不勤读诵?用学书为?诸比丘以是白佛,佛言:不听学书。后诸比丘差会次,不知书记,随忘,佛言:听学书,但不听为好废业。(卷第二十六)

《沙弥律仪要略增注》(〔明〕莲池大师辑,弘赞律师注)说:〖要略〗不得着心学字求工,但书写端楷足矣。〖注〗楷即楷书,乃上谷王次中所作,足以宣文显义,何更着心求工于草隶?今时出家多有不修正务,而昼夜求字精巧,终年苦心,迷不知省。纵饶学到钟王之妙、程盱之巧,亦何救于生死?诸佛不赞,阎王不受,终为废物,成何底事?《警训》云:律制,杂学以妨正业故,学书不得为好。然古高僧亦多异学,或精草隶,或善篇章,或医术驰名,或阴阳显誉,皆为精穷内典,傍涉余宗,无非志在护持,助通佛化。今时释子名实俱丧,能书写则称为草圣,通俗典则自号文章,择地则名为山水,卜术则呼为三命,岂意舍家事佛,而随顺俗流之名,本图厌世超升,而翻习生死之业,沽名邀利,附势矜能,形厕方袍,心染浮俗,毕身虚度,良可哀哉!’”(卷下)


10、鬼神会不会犯戒,鬼神犯戒会受报应吗

【答】鬼神不能受出家戒(沙弥戒、比丘戒),但可受在家菩萨戒,也有经说可受斋戒。鬼神若受戒则可能犯戒,犯戒不悔则会受报应,如鬼神可能害人损物。

 

11、发现出家人犯根本大戒,在家人为其掩护隐瞒有罪过吗

【答】有罪过,除非寻缘劝谏或向僧团举报。如《大方等大集经》说:佛告王言:大王!若有富伽罗具造诸恶,于三恶趣不能勉离,如是之人受他田宅、园林、象马、车牛、资生之具,如此之人非佛弟子、非沙门、非释子,于三世佛法中是大罪人。……是故,大王,若有欲得自利利他者,于彼破戒人所不应拥护。何以故?若有供养彼恶比丘,失人天善根,断三宝种,堕诸恶趣。’”(卷第三十四)

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》(〔唐〕道宣律师撰钞,〔宋〕元照律师撰记)说:〖钞〗《涅槃》云:‘……若优婆塞,知此比丘破戒受蓄八法,不应给施,又不应以袈裟因缘恭敬礼拜。若共僧事,死堕地狱。《十轮经》说,据不知持犯者,并须恭敬。又《涅槃经》穷终极教,不用亦得,以护法故,小小非要。〖记〗《涅槃》了义,废前不了,故云不用下出废所以:《涅槃》护法事重,《十轮》为存俗信,故云小小。(卷中)

 

12、在家人看到出家人犯根本大戒而指责,算不算犯菩萨戒?

【答】温言劝谏,若不接受劝谏,则可适当批评(如实理智,不故意折辱,否则有恶口罪),或向僧团、政府举报,不犯菩萨戒。隐瞒、包庇则犯菩萨戒。

如《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》(〔明〕莲池大师)说:陷没、治罚,俱出恶心,是以犯重。奖劝说者,匡救为怀,温言化导,出慈心故。被差说者,僧法所遣,教使责问,出公心故,是以不犯。……问:菩萨说恶比丘之过,不令众效其所为,犯重否欤?答:《疏》开奖劝、被差,则唯除恶心、私心耳。此之说过,正大士劝善惩恶之大机也,焉得犯?’”(卷第三)

《梵网经菩萨戒略疏》(〔明〕弘赞律师)说:若大士见法众有过,即当以慈心、愍心、护念心、奖劝心,殷勤谏谕,令其悔改,无以私心欲坏彼人名利,则自免怨结万世,复无玷辱正法之过。若三谏不改,可白众僧,以悲愍护法心,不犯。若说前人不正见,不犯,犹多生功德。何以故?正大士利生之行,邪正须辩,无致诱引多人入于邪途故也。若被僧差,以公心说,不以私心言,不犯。……问:佛法宁容瑕玼乎?答:佛令半月半月布萨,检察三业,有罪则发露除愆,无过即长养净德。如不自首,见者屏处谏之,轻垢令对首悔除,重罪令见好相。不肯自陈,乃对众公举。若不见罪,僧为作不见罪羯磨治之。倘弟子有过,师当善诲令改。如不见过,摈之不与共住。斯乃佛法清浊自分,岂同私心扬恶方为不容他过耶?余如不教悔罪戒中明。(卷第三)

《梵网经菩萨戒》说:若佛子,见一切众生犯八戒、五戒、十戒,毁禁、七逆、八难,一切犯戒罪,应教忏悔。

 

13、为了弘扬佛法,刻意包装某个出家师,伪说其具异能神迹,犯什么戒?

【答】犯大妄语方便罪。如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·明大妄》说:或得下罪,我师是故;或得中罪,虚说他得,以谋名利,邪命活故。……称师下罪者,但虚称美,不为利故。必谋名利,同下犯中罪。

 

14、自己没有神通而假冒有神通,犯什么戒?

【答】犯大妄语罪或其方便罪。

如《摩诃僧祇律》说:若比丘未知未了,自称得过人法、圣知见殊胜,我如是知、如是见,彼于后时若检校,若不检校,犯罪欲求清净故作如是言——‘长老!我不知言知、不见言见,虚诳不实语,除增上慢,是比丘得波罗夷(编者注:重罪),不应共住。……圣知见者,所谓佛及佛弟子所有知见。或自称知非见,或自称见非知,或自称知见,或非知非见。知非见者,言我知苦、习、灭、道,不言我天眼清净,见人死此,生彼善趣、恶趣,若贵若贱,不言我得天耳,过人所闻,人声、非人声,若近若远,又不言我知他人心,神足凌虚,自识宿命,是名知而非见。见而非知者,自言我得天眼清净乃至自知宿命,不言我知四真谛,是名见非知。云何知见?言我知四真谛乃至自识宿命,是名知见(卷第四)

  《十诵律》说:问:若比丘说:我修习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意。

若人问言:云何修习?便言:我读诵通利、问难、坐禅,修集不怠,故名修习。应得何罪?答:得偷兰遮(编者注:粗罪,即次重罪)。若言我得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意,得波罗夷。’……问:比丘若言:我今日不入世间禅定。若人问言:昨日云何?若言:昨日亦不入。作如是语应得何罪?答:得偷兰遮。若说禅法,得波罗夷。问:若比丘言:我是大师。若人问言:云何大师?若言:我为人说法教化作大师事,故名大师。应得何罪?答:得偷兰遮。若说大师法,得波罗夷。问:若比丘言:我是佛。若人问言:云何名佛?若言:我觉三不善根、十不善道不应作,故名为佛。应得何罪?答:得偷兰遮。若说法,得波罗夷。’”(卷第五十二)

 

15、只一心念佛,不弘扬佛法,不过问他人是非对错,这样修行是否符合佛法意旨?

【答】若深怀惭愧,暂且专重自修,那么不违背佛法,只是机缘方便不同。如果惭愧薄弱,批评、阻止他人过问是非对错,则是自相矛盾,违背佛法。

如《印光法师文钞·复周群铮居士书三》说: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,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。若大力量人,方能彻底放下、彻底提起。中下之人,以无一切作为,遂成懒惰懈怠,则自利也不认真,利人全置度外,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。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,但专主于自利一边。二林之语,亦不可误会,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。二林之意,乃专主自利,非并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。利人一事,唯大菩萨方能担荷,降此谁敢说此大话?中下之人,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,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,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。自未度脱,利人仍属自利,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。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,则由有外行,内功全荒,反因之生我慢,自以功利为德,则所损多矣。譬如吃饭,须有菜蔬佐助。亦如身体,必用衣冠庄严。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,但欲一门深入,而尽废余门也?一门深入,尽废余门,唯打七时方可。平时若非菩萨再来,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。以凡夫之心,常则生厌故也。天之生物,必须晴雨调停、寒暑更代,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。使常雨常晴、常寒常暑,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。况吾侪心如猿猴,不以种种法对治,而欲彼安于一处、不妄奔驰者,甚难甚难!人当自谅其力,不可偏执一法,亦不可漫无统绪。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为主,遇一切人,上而父母,中而兄弟、朋友,下而妻子、奴仆,皆以此为导,将谓非自利乎?一灯只一灯,一灯传百千万亿灯,于此一灯了无所损。孰得孰失,何去何从,岂待问人方了知乎?

 

16、修行人梦遗,算不算犯戒?

【答】不算犯戒,但应责心忏悔。如果睡前不正念,梦中乱想而漏遗不净,则犯小罪,应对人忏悔。如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》(〔唐〕道宣律师撰钞,〔宋〕元照律师撰记)说:〖钞〗《律》中,开梦出者不犯。若乱意睡眠,有五过失:一者,恶梦;二者,诸天不护;三、心不入法;四、不思明相;五、喜出精。《五分》,得五吉罗(编者注:五条突吉罗罪,即五条小罪),以梦故不犯残也。〖记〗今断此罪,若初眠时摄意,梦失,如《律》无犯;不摄而失,悔五吉罗。(卷中)

 

17、打死蚊子和杀猪、杀坏人、杀好人,其罪业是一样的,还是有高低之分?

【答】打死蚊子和杀猪,犯戒罪都是下品罪(杀动物犯杀戒下品罪),但业道罪上杀猪业比杀蚊子业重。杀坏人、杀好人,犯戒罪上都是上品罪(破杀戒),但业道罪上杀好人的业更重。业罪的轻重还与心态有关。

如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》(〔唐〕道宣律师撰钞,〔宋〕元照律师撰记)说:〖钞〗《成论》:害心杀蚁,重于慈心杀人。由根本业重,决定受报,纵忏堕罪,业道不除。如《十诵》,调达破僧,犯偷兰已,佛令僧中悔之,而于业道尚堕阿鼻。故《地狱经》云:一、作业定,二、受果定,诸佛威神所不能转。〖记〗初引《成论》证业随心重。约制(编者注:制教,即戒律持犯)则蚁轻、人重,篇聚(编者注:戒律的犯戒轻重篇聚)定故;就业则蚁重、人轻,心行别故。(卷中)

 

18、汉传大乘佛教出家人要求素食,但南传佛教僧人允许吃肉,汉传僧人是不是认为南传僧人犯戒?

【答】依各自所受戒法判定是否犯戒。按南传戒法,吃三净肉(不看见为我杀,不听说为我杀,不怀疑为我杀)不犯戒。现今的肉食基本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市场,而市场上的肉基本是通为一切人而杀卖的,从严都不属于三净肉

如《(南传律藏)犍度·(第六)药犍度》说:诸比丘!知为己杀之肉不得食,食者堕恶作。诸比丘!许三种清净鱼肉,〔谓:〕不见、不闻、不疑〔为己所杀〕。

《毗尼母经》说:比丘法,不应故杀众生食。食有三处,一见,二闻,三疑,如此等三处不应食也。若有檀越欲祀天时作意——‘其有来者皆应与食,无分别心所杀众生俟一切来者,比丘若得如此处肉,不应食也。(卷第三)

《阿姜曼正传》说:在某一天他召集了所有的弟子交代他们如何处理他的后事:我的病情现在已到了最后的阶段,该想一想在我死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——必须先做好事前的准备。就像我一再告诉你们的,我快死了 ——这一点是肯定的。我的死不仅仅会影响广大的民众,也会影响动物。我要让你们知道,我不想在Ban Nong Pheu村去世。如果我在这里死,那么为了供应前来参加荼毗的人,就必然会宰杀大量的畜生。我不过是一个将死的人,但一个人的死却反过来造成大量动物的死亡。会有许许多多来参加荼毗的人,但这个村庄没有可购买食品的市场。自我出家以来,我对任何的动物没有一丝伤害的念头,就更不要说是杀害牠们。慈悲一直是我心中的支柱,我不断散发慈爱,将我的功德毫无例外奉献给一切众生。我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的动物失去宝贵的生命,我无法同意我的死成为自己和世上动物之间的不和之源。我要你们把我带到色军府,我要在那里圆寂。那个城镇有很大的市集,所以我的死应该不会影响这么多动物的生命。我还没死,但出家人与在家众就已源源不断聚集到这里,他们的数量与日俱增——这个规模就是问题的直接证据。现在想一想,一旦我真的死了,到时将会有多少人来这里。会有很多人来吊唁我,但这不是我想要的。我已准备好死亡——不管在何时或何地发生。舍弃这个身体,我完全没有遗憾,因为我已彻底观透了它,我知道它不过是诸缘暂时聚合的一种组合,只是再次离散又各自回到它们原来的本质,有什么好执着的?我关心的是如何守护农场里的动物,好让牠们免于被宰杀。我不想看到路边摊贩到处摆满了被宰杀的动物尸体,这很令人难过。幸好现在还来得及补救。为了不让所有的动物因我的死而被屠宰,我请你们尽快安排我离开这里。’”

 

19、如果只严持戒律,不修禅定,也不念佛,能不能得解脱?死后会往生到什么地方?

【答】如果只严持戒律,不修禅定,也不念佛,这是肤浅持戒,不是真正严持,因为不为解脱则持戒的心不真净,此生不能解脱生死,但可往生人天善道。此肤浅持戒的因种,后世也能趋向解脱乃至成佛,只是遥远曲折。如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·通叙戒法》说:《戒疏》云:斯乃大圣降临,创开化本,将欲拯拔诸有,同登彼岸,为道制戒,本非世福。《行宗》释云:为道者,通而为语,即指三乘,推佛本意,下至翻邪,终为一实而作前引。况经开会,殊途同归;《涅槃》重扶,无非显性。今明为道,专指佛乘,止息化城终非本意。故知化本尚非二乘,岂为世福而立斯戒?!’”

 

20、如果念佛、参禅而不重视戒律小节,后果是什么?

【答】难以往生净土,难以开悟,容易堕落。

如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·答缘净居士问》说:既欲受戒,固宜真实。既不真实,又何须受?利益由真实持戒得,非有受戒之名便得利益也。……佛菩萨极力劝人受戒,谓受之必持,非为今之挂名受戒者发也。挂名受戒,以受戒人毁佛禁戒,罪加一等。

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·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》说:欲生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欲净其心,非持佛净戒不可。果能持戒,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,戒定慧道彻底圆彰,恒沙功德,无量妙义,不求自得,具现心中。所谓戒为法界,一切法趣戒,是趣不过。况又加以真信切愿,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则能念之心,与所念之佛,相冥相契,现生固已心佛不二,临终不生净土,将何生乎?纵令根机陋劣,未能如是,而以严持佛戒之清净身心,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,迨至临终,感应道交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,即使带业往生,固已永脱轮回,高超三界,常时亲炙弥陀,自可速证法身,况已业尽情空者哉。其有自诩高明,藐视戒律及与净土,谓自性清净,有何善恶持犯、自他净秽,但任天真,即如如佛,从兹口口谈空,步步行有,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,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,生为法门之败种,死作泥犁之主人。较彼带业往生者,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,况上焉者乎?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,临终决定往生者,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,自可不虚所望矣。

《灵峰蕅益大师宗论》说:问:毗尼之学,人天可保,福尽将如之何?孰若宗教先开眼目,以道共戒为急务,贵见地,不贵行履,讵不然乎?答:毗尼之学,出世正因,戒波罗密,佛地方满,岂仅人天福耶?宗教开眼,言虽相似,但离戒别谈宗教,便堕恶见。沩山云:毗尼法席,尚未叨陪,了义上乘,岂能甄别。荆溪云:用前四戒为境,以六观之,事理相即,当知篇聚一不可亏。世人蔑事,欲尚深理,验知此观孤虚无本,既亏观境,观亦无从。宗教诚训昭然,胡弗思也?无上戒而判属人天,舍律仪而空谈道共,正见已破,行履必荒,恶趣三涂敢保有分,人天不可得矣!……

问:念佛一门,广大简易,一心念佛,自然止恶防非。律相浩繁,已非简易,果极声闻,又非广大,不若专弘净土之妙也。答:持戒、念佛,本是一门,净戒为因,净土为果。若以持名为径,学律为纡,既违顾命诚言,宁成念佛三昧?多缠障垢,净土岂生?夫如海无涯,岂不广大?保任解脱,岂不简易?故一心念佛者,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。专精律学者,方能决定往生。而一心念佛,现在绍隆僧宝,临终上品上生,法门之妙,孰过于此?只一大事,何得乖张,取笑识者?

问:罪因讥嫌,制有随方,此方不讥,何乖圣训?又时丁末运,外缘不丰,内因微薄,必欲纤毫无犯而演教弘宗,则佛法不能广布,完小节而失大益,岂菩萨本心?答:如来一切知见,普为大千众生而制戒律。六群等亦大权示现,曲体末世情态而示犯缘。正由人情懈怠,不肯轻重等护,致成末运。今欲弘宗演教,必以持戒为本。内因淳厚,外缘自丰,白毫相中一分光明,决非诳语。若以戒为小节,便成谤法,谈宗说教皆是儱侗颟顸,设获外缘,总名魔业,何益正法哉!……今欲不堕三涂,竟登圣果,请必从持戒始。(卷第三)

 

21、持咒的功德是不是比持戒的功德作用更大?

【答】持咒应基于持戒,否则难有实效功德。如《楞严经文句》(〔明〕蕅益大师)说:经云持咒之后众罪悉灭者,不唯为显神咒威力,正以此咒即是密诠心性,故名之为咒心。倘覆罪而不作法(编者注:向人发露忏悔的戒律作法忏),既非直心直言,哪与神咒体合?其不能速除罪障明矣!至于诚心发露,后不更造,专持此咒,誓无废缺,无论解与不解,皆有大益。解则堪与阿难并驱,不解亦堪与登伽同列。或有不作法,而但持咒者,须知更为三例:一者本无清净师僧可向作法,故止向像前发露,此与作法同功;二者有可向作法处,而怀愧不忏,但能永断相续,此则稍稍灭罪,决不能悟无生;三者虽知持咒,仍犯前愆,则厥罪不灭,但有远益而已。(卷第七)

 

22、修行有神通但不重视戒律,这样的人后果是什么?

【答】必成魔类,深重堕落。可参看《楞严经》所说四种清净明诲阴魔

 

       23、五戒中有不饮酒戒,为什么藏传密教还要用酒供养护法神,难道护法神不守戒律吗?

【答】用酒供护法神,如果其护法神真的嗜酒,那么非正信佛教徒,应是邪神。用酒供神求佑,是为邪谄,无福而招邪。

如《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》说:长老莎伽陀能降恶龙,折伏令善,诸人及鸟兽得到龙宫,秋谷熟时不复破伤。因长老莎伽陀名声流布,诸人皆作食传请之。是中有一贫女人,信敬请长老莎伽陀,莎伽陀默然受已,是女人为办名酥乳糜,受而食之。女人思维:是沙门啖是名酥乳糜,或当冷发。便取似水色酒持与,是莎伽陀不看饮。饮已,为说法,便去,过向寺中。尔时间酒势便发,近寺门边倒地,僧伽黎衣等、漉水囊、钵杖、油囊、革屣、针筒各在一处,身在一处醉无所觉。……佛言:圣人饮酒尚如是失,何况俗凡夫?如是过罪,若过是罪,皆由饮酒故。从今日,若言我是佛弟子者,不得饮酒,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。’”

《十诵律》说:有五种施无福:施女人、施戏具、施画男女合像、施酒、施非法语,是名五无福施。(卷五十)

《正法念处经》说:若人以酒与会僧众,若与戒人——出家比丘,若寂静人、寂灭心人、禅定乐者,与其酒故,心则浊乱。彼人以是恶业因缘,身坏命终堕于恶处——叫唤大地狱,彼中恶热,受大苦恼。……以酒与斋戒人、清净之人,彼人以是恶业因缘,身坏命终堕于恶处——叫唤地狱大吼处生,受大苦恼。所谓苦者,热白镴汁先置口中,以本持酒与斋戒人、与清净人恶业所致故。……诸饮酒人不护诸恶,一切不善不生惭愧。若与酒者,是则与人一切不善。以饮酒故,心不专正,不护善法,心则错乱。彼乱心人不识好恶,一切不善不生惭愧。若人与酒则与其因,以有因故,能为不善。如相似因,相似得果。以此因缘,久受大苦,种种苦恼、无量苦恼。(卷第七)

 

24、有些地方宗教有使用念咒的法力来诛杀,这是犯不杀生戒吗?

【答】犯戒。如《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》说:断命者,二十九日牛屎涂地,以酒食着中,燃火已,寻便着水中,若心念口说读咒术言:如火水中灭,若火灭时彼命随灭。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,酒食着中,画作所欲杀人像,作像已,寻还拨灭,心念口说读咒术言:如此像灭,彼命亦灭。若像灭时,彼命随灭。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,酒食着中,以针刺衣角头,寻还拔出,心念口说读咒术言:如此针出,彼命随出。是名断命。若用种种咒死者,犯不可悔罪;若不死者,是中罪可悔。

《优婆塞戒经》说:或有说言婆薮仙人说咒杀人、杀羊祀天,不得杀罪,是义不然!何以故?断他命故,痴因缘故。(卷第六)

 

25、提出男女双修房中术,是成就大法还是邪教?

【答】是外道邪法。佛教经律明文说行淫欲是障道法,认为行淫欲不障道的知见属于恶邪见。尤其僧人做男女双修,不论有心无心、是否证得空性,都是破重戒,因为不淫戒开缘不受乐只适用于被暴力逼淫(强奸)时,主动的男女双修无此开缘。在家居士修女双修法,也属于修邪法,因为佛教经律说行淫欲是障道法,在家人允许夫妻正淫,但不能将行淫本身作为修道方法,否则便是背逆道谛的邪见。

如《大般涅槃经》说:不生欲心,乃至梦中亦复如是,是沙门法。迦叶菩萨白佛言:世尊!若有比丘梦行淫欲,是犯戒不?佛言:不也。应于淫欲生臭秽想,乃至不生一念净想,远离女人烦恼爱想。若梦行淫,寤应生悔。’”(卷第七)

《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》说:优婆塞不应生欲想、欲觉,尚不应生心,何况起欲、恚、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。

《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》(〔唐〕道宣律师撰疏,〔宋〕元照律师撰记)说:〖疏〗说欲非障道违僧谏戒……圣辨障道,结有强弱,上品障见道,下品障思维,是以道成初果犹有欲事,执此教迹说言不障,言同意异,故须标列。圣言非障者,以治道品殊,敌对而遣,当分障除,异则非此所断,故有非我障,非谓不障于彼。若生深解,此惑思尽。而今偏执,通言欲性非障,邪正殊途,理在于此,须僧设谏开示是非。〖记〗圣辨障道者,即就四果以论也。……初果但破见惑,爱染未亡,故云有欲。二果已去,方断思惑,乃至四果方能离欲。如《僧祗》中须、斯二尼被污受乐,律中见谛学家犹有夫妇。又有初果欲心起故舍戒还家,欲饱还来等。彼谓得道圣人犹作欲事,显是不障,故兴妄说。……私释:大乘经论多有斯语,如《无行经》云:淫欲即是道,恚痴亦复然,如是三法中,具一切佛法。此乃点妄即真,意令反本。世之讲者谓小乘则作欲障道,大乘则一切不妨,文饰秽行,诳诱后生,误无量人入阿鼻狱,谤经毁圣,永无出期,惑众罔时,义当此罚。(卷第四)

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》(〔宋〕元照律师)说:此门明淫,并据怨逼三时有无(编者注:入、住、出三时有无乐受)。若约自造,境合即犯,不约三时,境想不开,无心亦重,故非所论。(卷中)

《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》(〔明〕蕅益大师)说:问:虽受五欲,不障圣果,与恶邪见中所谓淫不障道何异?答:佛为出家人制断淫欲,彼乃妄云淫不障道,故名恶邪见也。今佛为在家人但制邪淫,不制非时食、残宿食等,然苟依戒行持,遵修念处,便得证于初、二、三果,故云虽受五欲而能不障初果等也。然彼设证阿那含果,则正淫亦必永断,岂淫不障道之邪说哉?

 

26、政府要求出家人升国旗唱国歌,僧人这样做是否违反戒律?

【答】升国旗毫不违戒。听国歌,随顺政府要求而听唱,不是放逸攀缘,则不算犯戒。如《四分律行事钞》(〔唐〕道宣律师)说:《五分》中,虽我所制,余方不行者,不得行之,谓俗主为僧立制,不依经本也。非我所制,余方为清净者,不得不行,即依王法而用,不得不依。《萨婆多》云:违王制故吉罗(注:突吉罗罪,即轻罪)。’”(卷上)

 

27、出家人直播带货,犯戒吗?

【答】犯戒,出家人不应贩卖。

如《萨婆多毗尼毗婆沙》说:(贩卖戒)与诸比丘结戒者,为佛法增上故,为止斗诤故,为成圣种故,为长信敬故。……此贩卖罪,于一切波逸提(编者注:堕罪)中最是重者,宁作屠儿,不为贩卖。何以故?屠儿正害畜生,贩卖一切欺害,不问道俗、贤愚、持戒、毁戒,无往不欺。又常怀恶心:设若居谷,心恒希望使天下荒饿、霜雹、灾疫;若居盐、贮积余物,意常企望四远反乱、王路隔塞。夫贩卖者有如是恶。此贩卖物,设与众僧作食,众僧不应食;若作四方僧房,不得住中;若作塔作像,不应向礼,又云但作佛意礼。(卷第五)

《四分律行事钞》(〔唐〕道宣律师)说:《五百问》云:治生破戒得财造佛,得福不?答:尚不免地狱,何况得福。《萨婆多》云治生造佛不应礼拜等。(卷上)

 

28、出家人还俗后来又再次出家,但不重新受戒,这在佛法来讲属于什么?

【答】出家而不受戒,属于形同沙弥。若受沙弥十戒,则是法同沙弥。如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·出家宗致》说:沙弥建位,出俗之始,创染玄藉,标心处远,自可行教,正用承修。……此中须分形、法二同:若但剃发,名形同沙弥;若受十戒,名法同沙弥……然信为道原功德之母,智是出世解脱之因,夫出家者必先此二。如未晓此,徒自剃着(编者注:剃发、着袈裟),内心无道,外仪无法,纵放愚情,还同秽俗。所以入法,至于皓首触事面墙者,良由自无奉信,圣智无因而生,但务养身,宁知出要胜业。……无信则智不发,无智则不慕道,饱食暖衣悠悠卒世,故云但务养身等也。


附注缘起:

近日,我为佛学考试系统向贤佳法师求赐清规戒律知识题库,法师发来部分试题问是否适用,我觉得试题多偏重于出家众,不大适合普通大众受持,乃自编二十八问请法师作答,收到回复后觉得作为戒律知识答问颇为有益,乃公布此文。

黎居士

2023-5-8







地址: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缙云寺 电话:023-68867229

重庆缙云寺 ICP备案号:渝ICP备15000086号 渝公安网备:50010902000855  网址:www.jinyunsi.com.cn